香港法治报景德镇,汇禾柴窑,非遗传承人,李文华​内容图
https://www.newspaperhk.cn/Pics/2025/7/c2025071516cdd85552334f6f84271cb629f28c2b.jpg
熊熊燃烧的马尾松柴在窑口跳跃,烈焰映红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脸庞。随着李文华大师将松木柈子放进装调瓷坯的窑口里,汇禾柴窑的点火仪式正式开始。那一刻,柴薪烈焰仿佛象征着传承不息的陶瓷文脉,越烧越旺,也点燃了在场所有人心中的期待。-香港法治报,法治报,香港法治網,香港新闻,法制网,法治网
http://zj.newspaperhk.cn/edu/detail/485.html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详情

窑火不灭,匠心永恒

记景德镇汇禾柴窑与非遗传承人李文华

2025年07月15日 20:03:24  来源:香港法治报 本报记者:卢国良   浏览量:93324

【本报讯】记者卢国良景德镇报道:熊熊燃烧的马尾松柴在窑口跳跃,烈焰映红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脸庞。随着李文华大师将松木柈子放进装调瓷坯的窑口里,汇禾柴窑的点火仪式正式开始。那一刻,柴薪烈焰仿佛象征着传承不息的陶瓷文脉,越烧越旺,也点燃了在场所有人心中的期待。​

汇禾柴窑作为中国第一大窑口,在景德镇享有多项特权。在众多被严格监管的窑口当中,它是唯一一个得到政府许可,可以大批量烧制青花瓷和郎红的柴烧窑口。选用的马尾松柴,更是由监管柴窑的机关单位特别选取,去粗取精,留下最上乘的专供其使用。这些 “特权” 的背后,是政府对匯禾柴窑传承和发扬景德镇传统瓷文化的认可与支持,也承载着将匯禾柴窑推向全球的期望。​

1966 年出生的李文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柴窑结缘三十余载。在他看来,技巧早已溶解在人与土、窑与柴、火与自然等共鸣的大地交响曲中,执着的精神远比技巧的琢磨更为重要。正是这份执着,让他在柴烧这条最难走的道路上坚守至今。​

现代陶瓷烧制方法多样,但柴烧的难度堪称最大。传统的陶瓷制作需要经过 72 道工序,烧制更是匠人精心调整土、火、柴、窑、坯、钵之间关系的艺术。从满窑到出窑,往往需要十余天甚至更长时间,期间还需窑工体力接力,是一场 “人与窑的对话、火与土的共舞”。将花费巨资、数月时间制作的几十件、上百件瓷坯搬进窑室烧制,如同一场 “豪赌”,好的成品率能达到 15% 就算成功。李文华大师就曾多次经历失败的窘境,但他从未放弃。​

李文华的作品,是规矩与自由的完美共存。汇禾柴窑既能够把握器型的稳定成型,这在以往的柴烧中是极难实现的,又赋予瓷器足够的自我生成空间,等待每一个变幻的惊喜。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汇禾柴窑对历史上中国陶瓷工艺技艺的深入研究和对日常生活的深刻体悟。对于历史,取其长、取其精,汲取历经漫长岁月仍令人惊叹的技艺和美;对于现今,则融入对生活的理解,做出适合当代生活的瓷器。​

在汇禾柴窑的开窑现场,当史上最大柴烧陶瓷缸、葫芦瓶、将军罐等重型壁器横空出世时,李文华大师难掩兴奋。这些成果,是他和团队无数心血的结晶,也创造了陶瓷文化艺术的新境界。​

李文华大师用三十多年的坚守,诠释着对柴窑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汇禾柴窑在他的带领下,不仅延续着景德镇传统手工瓷的精髓,更是这座城市延绵不息的灵魂的体现。相信在他的努力下,这门千年 “绝活” 必将得以传承和发扬,让景德镇的柴窑瓷在世界舞台上永远绽放光彩。​

编辑:卢国良

  • 相关新闻
景德镇
汇禾柴窑